2014年03月11日
2月7日,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发布消息,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(以下简称“上海市市场管理总站”)近期编制完成装配式建筑补充定额。
2012年上海市就推出了装配整体式混凝土住宅体系补充定额。“这次增加了子目数量,也是为了配合今年上海市推广装配式建筑。”上海市市场管理总站定额管理科科长汪一江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,原来只有楼梯等部位是预制构件,现在建筑装配率提高了,其他部位也要求做预制构件。
预算定额决定着单项工程的成本和造价。上海市市场管理总站2013年启动了装配式建筑的定额编制,经广泛考察、采集数据,编制形成预制外墙板、预制楼梯段、预制阳台、预制叠合梁、预制柱、预制叠合楼板、预制女儿墙等装配式建筑补充定额子目。
目前,在上海乃至全国,装配式建筑以其高效、节能、环保等优势,在建筑行业中被逐渐推广运用,并已进入产业化阶段。2014年、2015年上海市要求分别有25%、30%的商业及办公用地、住宅用地面积用于装配式建筑。
传统建筑工程有相关的定额标准,但上海过去始终没有装配式建筑的预算定额,给建设单位、施工单位的投资控制带来了困难。上述定额的编制,填补了上海市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体系定额的空白,为业主和施工单位进行工程造价计价活动提供参考依据。另据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了解,已有多地制定了绿色建筑工程定额和造价标准,并写入2013年的《绿色建筑行动方案》,以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。
出台装配式建筑定额体系在业界看来已是必须。
龙信集团江苏建筑产业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陈健解释,没有定额体系,给投标带来一定的困扰,“定价的依据在哪里,人工、材料、费率、设计计算方式都需要依据”。龙信集团此前的做法是,凭经验做,“做到多少算多少,没有现成的东西”。
至于目前上海有多少项目在用定额体系,汪一江没有正面回答。“据我所知,推广使用的范围还不是很广,不是纯粹靠报价、定额来解决。大面积的工程就那么一两家企业来做,有些还是开发和施工一体的企业,它们也处于摸索阶段。”汪一江认为,现在装配式建筑的市场化程度还不太高,但这个预算定额对市场是有指导作用的。
按照项目的流程来说,缺失预算定额这个环节,可能出现差异性的报价。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了解到,宝业集团现在完全靠内部系统来消化这些子项目,从施工角度当作“总包”整体处理,或者以全产链的服务消化掉。
“企业内部有算账体系,施工算账还是按照省市的定额标准,有差异的子目,单独拎出来,加多少或者扣多少。”宝业集团副总工程师樊骅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,如果参加上海政府性投资项目的投标,将采用上海的定额体系,安徽两年前出过市一级的工程定额。
此外,开发商若选择工业化方式建筑,前期阶段同样可以根据定额体系编制工程预算。
业内人士指出,前期从事建筑工业化的企业少,采集的数据有限,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,但是能够做出来,流程上的帮助还是有的。“目前确定的定额数字对不对,是否符合未来的发展趋势,以后还可以调整。”